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4-06 16:47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法是最基本,運用最廣泛的德育方法。它主要是教師借助于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惡,提高品德水平的方法。
語言說服法以文字為主地說服教育方式。經(jīng)常采用的形式有講解、報告、談話、討論、指導閱讀等方式。例如思想政治課、政治和道德倫理講座、個別談話和集體談話、辯論賽或是閱讀相關書籍。在運用語言說服法時需注意,要從實際出發(fā),注意個別特點,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放矢;同時要注意時機,針對問題及時教育,讓學生及時改正。切忌嘮叨、空洞的說服,使學生感到單調(diào)、厭煩、抵觸。
運用事實地說服方式是通過參觀、調(diào)查、訪問等形式組織學生接觸社會實際,讓具體生動地事實說話,進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地方法。如參觀歷史博物館會使學生不忘過去;參觀科技館和則可激發(fā)學生對科技的興趣,樹立遠大理想。
榜樣示范法
榜樣示范法是用正面人物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模范行為影響受教育者品德的方法。榜樣示范法是進行德育的一種生動而有效的方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能把社會真實的思想、政治和法紀、道德關系表現(xiàn)得更直接、更親切、更典型。也能給人以極大的影響、感染和激勵,教育、帶動和鼓舞人們前進。我們常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要求教師作為榜樣人物去影響學生。
運用榜樣法要注意選好學習的榜樣,例如革命領袖、英雄模范人物可以作為榜樣人物,家長、教師,學生中的好榜樣同樣可以作為榜樣人物來進行示范,最好選學生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學生比較信服的人物作為榜樣;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diào)節(jié)行為,提高期修養(yǎng)。
實際鍛煉法
實際鍛煉法是讓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在活動中鍛煉思想,增長才干、培養(yǎng)優(yōu)良思想和行為習慣。鍛煉的方式主要是學習活動、社會活動、生產(chǎn)勞動和課外文體科技活動。例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艱苦持久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也可叫陶冶教育法,是通過自然的、特別是教育者自覺創(chuàng)設的教育情境,對學生進行積極熏陶和感化,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方法。正如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地追求。”
一般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陶冶。像我們常說的“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就是屬于環(huán)境陶冶。人格感化主要是教育者以自身的品德和情感為情境對學生進行陶冶。藝術陶冶即借助音樂、美術、文學等文藝手段創(chuàng)造的形象感染學生。
在運用情感陶冶法時應注意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同時利用社會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控制克服不利因素,與啟發(fā)說服相結合。
道德修養(yǎng)法
道德修養(yǎng)法又叫道德指導法、自我指導修養(yǎng)法。主要指在教育者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受教育者對自己的思想品德表現(xiàn)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克制、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調(diào)節(jié)等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因此道德修養(yǎng)法是一種自覺地思想轉(zhuǎn)化和行為控制的活動。
品德評價法
品德評價法又叫獎懲法,指的是通過對學生已經(jīng)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引導他們不斷上進,促進其品德發(fā)展。
主要包括的形式有: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獎勵是對學生的優(yōu)良思想品德行為做出肯定的評價。一般有獎狀、獎品、光榮稱號等方式。而懲罰主要是對學生嚴重不良行為的否定,目的時限制其不再發(fā)展下去并從錯誤中扭轉(zhuǎn)過來。評比是對學生品德作出比較評價,以表彰先進,鼓勵后進。操行評定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對學生思想行為所作的比較全面的評價,如教師寫評語。
運用此方法要注意正確認識品德評價的目的,都是為了勉勵學生進步,通過獎勵的鼓勵和懲罰,最終為了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要堅持表揚獎勵為主,批評懲罰為輔,同時品德評價要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可。
心理咨詢法
心理咨詢法主要是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和方法,運用語言、文字等媒介,通過詢問解答、勸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給學生以輔導、幫助和教育,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及人際關系等方面地心理問題,保持其心理健康,促進良好品德形成。
心理咨詢地形式有很多,比如個別或集體咨詢、門診咨詢、書信咨詢、電話咨詢等等。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上一篇: 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