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10-18 13:5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這是某老師教學的《桂花雨》片段:
師:請大家自讀第二、三、四自然段,讀到表現(xiàn)香的句子用線畫下來。(生自讀自悟)
生:桂花開的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師:哪一個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師:你看到過浸在水里面的事物過嗎?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嗎?
生: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
師:那香味呢?看得見摸得著嗎?
生:看不見也摸不著。
師:那感覺得到嗎?
生:感覺不到。(慣性發(fā)生口誤,眾笑,生忙改口道“感覺得到”。)
師:一個“浸”字,就把香味寫的好像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東西,把無形的東西寫的更真切了,這個字用得多好。
生: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師:哪個字體現(xiàn)了“樂”?
生:落。
師:課文中有父親體會到的香嗎?
生齊: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師:是啊,父親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搖花的樂用一首詩表達出來了,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讀出桂花的香、樂、甜、美。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把這首詩讀了一遍)
師:課文中除了講父親體會到的,還有母親體會到的香嗎?
生:以后我從外地回家,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墒悄赣H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師:“外地”是什么意思?(師介紹作者由瞿溪遷往杭州的歷史,并相機介紹枕州“滿覺垅”的桂花聞名天下。)
師:你說杭州“滿覺垅”的桂花不香嗎?母親為什么說比不過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1:母親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說比不過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2:少了搖花的樂,所以說比不過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3:孩子搖花樂,母親看著孩子快樂,自己也快樂,全家人都沉浸在“樂”中,所以說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xiāng)的花香。
師:外地的花是不是比香氣的濃和淡,她是比什么?
生:情的濃和淡。
師: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是什么情?
生:鄉(xiāng)情。
師: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哪里?
生:臺灣。
師:作者去了臺灣就再也沒有回來了,在這段日子里她的父親、母親相繼去世,你想一想作者寫父親、母親的有關句子是什么樣表情?
生:淚流滿面。
師:想念家鄉(xiāng),又不能回去,這種憂傷就是……
生齊:鄉(xiāng)愁。
(師生齊讀: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師:桂花雨讓作者魂牽夢繞。(板書“桂花還是故鄉(xiāng)的香”)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抄在筆記本上,并想象一下,當你有一天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你會說什么?請你模仿這個句子“……還是故鄉(xiāng)的……”再寫兩三句。
生1:茶還是故鄉(xiāng)的濃。
生2:月餅還是故鄉(xiāng)的酥。
生3:絲綢還是故鄉(xiāng)的柔。
生4:人還是故鄉(xiāng)的親。
生5:月還是故鄉(xiāng)的明。
……
師:看這就是一首小詩嘛,誰來為它取個題目。
師:桂花雨,好香的雨啊,這香字當中,隱藏著作者童年時的美好回憶,但六十多歲了,作者還要寫自己童年時的搖花樂,她要表達的是淡淡的鄉(xiāng)愁,請記住這散文題目……
生:桂花雨。
師:讓這陣陣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讓這淡淡的鄉(xiāng)愁留在大家心底。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你們課后比較閱讀有關表達鄉(xiāng)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們在思想上、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問題】請你就這一教學片段作簡要評析。
【參考答案】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材料中教師通過設置疑問,啟發(fā)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的思維很快地進入對課文“桂花香”“搖花樂”“思鄉(xiāng)情”的認識和理解。注重對語言的欣賞、品味,強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特點。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材料中教師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仿寫句子,充分發(fā)揮了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訓練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材料中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文本內在情感為主線,以重點句為出發(fā)點,以誦讀、感悟為主要手段,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的精神境界,體驗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材料中教師對課文的教學不局限于文本內容,適當?shù)匮a充課外資料。通過一次次走進作者,把學生從“聞香”帶入到了“思鄉(xiāng)”的精神家園,體會了作者濃厚的情意。增強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云云
上一篇: 2022年小學教師招聘語文案例分析1
下一篇: 教師招聘考試:孔丘的生平事跡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