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日本、法國、美國、德國、馬來西亞、印尼、英國等國家的同行紛紛到我校參觀交流,我校的管理者先后到德國、丹麥、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英國出訪,在訪問中我們把“甲秀元素”介紹給了兄弟學校,借助交流我們也學到了兄弟學校一些做法。四、學校的特色: 我校以書法為特色,在校園內外,都能看到我們的師生的書法作品,在校內處處彰顯我們的書法特色;我校的第二特色是民族民間藝術-----屯堡地戲面具的學習與制作,在我校的教學樓道、樓梯間這一特色得以彰顯。五、學校近況------建立學區(qū)、優(yōu)質輻射 風雨兼程,甲秀小學積淀了七十多年的歷史,今天的甲秀小學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2011年9月,甲秀小學在黨支部及行政班子的領導下,根據市、區(qū)教育局“著力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逐步縮小校校間教育差距”的指示精神,本著“從長著計,共同提高,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實現了甲秀學區(qū)化建設的布局調整和學區(qū)五統(tǒng)一管理模式。 甲秀小學學區(qū)基本情況如下: 第一校區(qū):4—6年級,20個教學班,學生1175人; 第二校區(qū):1—2年級,16個教學班,學生769人; 第三校區(qū):3年級和4—6年級部分班級,13個教學班,學生577人。 學區(qū)化建設緩解了甲秀小學由于地域因素造成的擁擠和專用教室不足的現象,也更好地解決了其他學校生源不足,部分家長擇校的問題。在我校教育均衡發(fā)展得以實現。 甲秀小學現有教師131人,其中獲得本科學歷的教師有57人,獲得大專學歷的教師有60人。教師隊伍中副高級職稱教師1人,中級職稱教師49人;甲秀小學有省級骨干教師6人,市級骨干教師6人,區(qū)級骨干教師9人。 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我們把計算機及校園網絡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重中之重。我校將10M光纖引進校園,校區(qū)間通過光纖相連,在校園里布下兩百多個信息點,充分實現資源共享。現在,我校用于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的臺式電腦約175臺,筆記本電腦102臺。每個班級都實現了班班通,配備有計算機、投影機、實物展臺、音響等設備。班班通工程與校園網連接,滿足了學校對數字語音、圖形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以及教育教學管理信息的傳輸需求,有效突破了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建設經濟、適用、發(fā)展的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是我校發(fā)展的目標,我們將積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管理,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六、學校發(fā)展 學校以“在甲秀學習六年,為孩子一生奠基,對國家未來負責”為基本思路;以堅持把學校辦成“四高”,與國際接軌享譽全球的一流學校為目標;以“追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堅持務實求真求善求美”為學校精神引領;樹立“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的理念,走內涵發(fā)展之路,把我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孩子健康、快樂、幸福成長的樂園。 1、學校:建成示范一方、美譽全省、影響全國的一流學校。 2、教師:“長板先行,短板增值,間隙加密”的教師發(fā)展策略,努力實現“四高”(高效率、高水平、高素質、高質量)。 3、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我們的責任。 (1)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素質教育十種能力培養(yǎng):會自理、會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會創(chuàng)作一幅畫、會說標準的普通話、會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會辦一張手抄報、會寫調查報告、會動手做手工或小制作、會唱一首音準的兒童歌曲、會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 (3)有一技之長,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蘿卜甲小學校史貴州省威寧縣云貴鄉(xiāng)蘿卜甲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村級完小,蘿卜甲小學始創(chuàng)于1908年,是英國傳教士柏格里創(chuàng)辦的光華小學分校,當時是基督教教堂與學校教育兼用的育人圣地。后來被當地人接辦民辦學校,1952年被國家正式接辦為公辦學校。1998年得到深圳南山警察區(qū)的對口幫扶,修建了一棟北向的教學樓;2008年“兩基”攻堅期間得到了改擴建工程,又修建了現在的新教學樓。學校歷史悠久,青山環(huán)繞,人杰地靈,在教師的辛勤耕耘、培育下,從我校走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小學畢業(yè)生,他們現已在貴州這片熱土地的各戰(zhàn)線上努力工作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未來,相信我們的明天會碩果累累,桃李芬芳。
貴陽市南明實驗小學位于貴陽市東南方向的南明區(qū)冶金路20號,學校育人環(huán)境美麗整潔、精心布置、設施齊全、;領導班子開拓進取,教師隊伍團結奮斗,學校管理規(guī)范嚴謹,教育教學求實創(chuàng)新,和諧發(fā)展,讓人感到這里是學習的樂園,育人的搖籃。 該校1959年創(chuàng)辦,其前身是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子弟小學(簡稱貴鋼小學)2000年9月歸屬政府,命名為貴陽市南明實驗小學。她是一所擁有26個教學班,1200多名學生,74名教職工的大型學校。 南明實驗小學從1993年起,作為貴陽市首批整改實驗學校,大膽進行教育科研,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藝術感染力的教育是該校的特色。目前進行的各項科研有:“中國大成美育研究實驗”,“元心理與學生素質發(fā)展研究”、“中小學學生銜接的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研究”、“口風琴實驗”、“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改革實驗”,正申報“全國寫字實驗校”和“科普示范校”。 貴陽市南明實驗小學 地址:貴陽市南明區(qū)冶金路20號
當初升的朝陽正綻放著燦爛,當晨霧和炊煙在田野上輕輕飄散,在美麗富饒的湄潭之南,風景如畫的沿江河畔,有一所書聲朗朗、生機勃勃的村級完全小學——石蓮鎮(zhèn)騎龍小學。 騎龍小學位于湄潭縣的最南端,南與甕安毗鄰,東與余慶接壤,距離湄潭縣城71公里。1931年以騎龍山舊廟為校舍始建,歷經數十載的風雨,它懷著幾代人的理想,牽著父老鄉(xiāng)親的期盼,縈著莘莘學子的眷戀,走進了新世紀,成為綻放在湄潭縣山區(qū)的一株艷麗的教育奇葩!學校占地面積21262.5㎡;建筑面積2030㎡,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980㎡,其中普通教室7間,1間教師辦公室,另有4間小辦公室,分別用做行政辦公室、音體美保管室、實驗器材保管室、圖書儲藏室;學生生活服務用房510㎡,其中學生宿舍400㎡,學生食堂50㎡,學生廁所60㎡;教師用房12套,建筑面積340㎡,圍墻200㎡;課桌椅150套,教學儀器設備1.0953萬元,計算機14臺,圖書3000冊,廚房設備2.4萬元;教學班現有6個,學前班1個,一至六年級學生146人,學前班40人。學?,F有在編在職教師8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2人,特崗1人,黨員1人,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4人,高中學歷1人,學前班教師2人,食堂工人1人。 以學校為中心,外延十個村民組,服務半徑4.5公里。服務區(qū)共有村民1047戶,人口3997人,村民主要經濟支柱是烤煙、養(yǎng)殖等。全村青壯年人口中,有1216人受過小學教育,約占40.4%;有783人受過初中教育,約占26.1%,有159人受過高中教育,約占5.3%,全村群眾對文化教育十分重視,當地政府、村委積極支持學校工作,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學校周邊環(huán)境良好,無集貿市場、公共娛樂場所、醫(yī)院傳染病房、高壓變配電所、垃圾場等不利于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周邊無生產、經營、貯藏有毒有害危險品、 易燃易爆品的場所。 學校以“以德理校、以情和校”為辦學理念,努力踐行“教不為教,學不為學”的教育思想;在“讓每位教師成功,每位學生成人”目標引領下,以“團結文明、和諧守紀”為校風,“敬業(yè)愛生、博學嚴謹”為教風,“勤思善思,樂學好問”為學風,始終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做最好的自己”辦學特色;積極推行教學改革,優(yōu)化辦學條件,堅持以人為本,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強化內部管理,辦學質量逐步提高,受到家長及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學校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在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上,騎龍小學集蜿蜒騎龍山之靈氣,匯碧波沿江水之風韻,辦學薪火代代相傳,文明之風悠長深遠。2012年6月被評為湄潭縣五好關工委達標單位;2012年12月被評為湄潭縣兩無三好達標學校;2014年10月被評為湄潭縣規(guī)范辦學減負提質示范學校;2014年12月被評為遵義市規(guī)范辦學減負提質示范學校;2015年9月被評為遵義市先進學校。 回眸歷史,教學相長,碩果累累,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在這育人的搖籃中茁壯成長;展望未來,眾志成城,我們相信:有黨和政府的支持,有社會各界的關心,石蓮鎮(zhèn)騎龍小學必將迎來教育發(fā)展的一個又一個輝煌!
貴陽市市北小學地處中華北路229,東臨中華北路,西臨貴陽市體委訓練館,南靠市文化局宿舍,北靠國泰商場?! ”拘=ㄓ?946年,由當時軍閥楊森創(chuàng)辦,名為市北小學。1950年解放貴陽后,由政府接管,由田滋惠任校長。仍用“市北小學”名,校舍是由舊廟“宣言宮”改成。1969年由政府拆除廟宇,新建成現在的磚混結構的三層教學樓。1999年有高級教師18人,教學班12個,在校學生514人,教職工41人,現任校長張煉、支部書記曾憲碧。學校占地面積53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438平方米,有專用教室18間,辦公室10個, 1988年將原旱廁改為現在的水沖式。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鄧小平“三個面向”的講話精神,為培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專門人才在教育教學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多年來,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了大量的合格學生。隨著教育教學整體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在實施“發(fā)揮主體功能中,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方案中,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主體能動性,從優(yōu)化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到調整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廣大中青年教師從小處做起,勤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