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0 16:03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相關游戲理論
(一)精力過剩論(剩余精力說)
精力過剩論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賓塞。其主要觀點:游戲是由于機體內(nèi)剩余的精力需要發(fā)泄而產(chǎn)生的。生物保護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外還有剩余。過剩的精力必須尋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戲是剩余精力加以釋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戲就越多。
(二)娛樂論(松弛說)
娛樂論的代表人物是拉扎魯斯。其主要觀點:游戲不是發(fā)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復精力的一種方式。艱苦的腦力勞動使人身心疲憊,這種疲勞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的,然而只有當人解除緊張狀態(tài)時,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戲和娛樂活動可使機體解除緊張狀態(tài),具有一種恢復精力、增進健康的機能,所以人需要游戲。
(三)復演論(種族復演說)
復演論的代表人物是霍爾。其觀點: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他認為人類的文化經(jīng)驗是可以遺傳的,游戲中的所有態(tài)度和動作都是遺傳下來的。兒童就是要在游戲中根除“史前狀態(tài)的動物殘余”,讓個體擺脫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動作,為當代復雜的活動作準備。
(四)預演說(生活預備說)
格羅斯從“本能論”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兒童游戲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準備、是為成熟作預備性練習的預演說或生活預備說。新生兒或是動物在遺傳上承續(xù)了一些不夠完善的部分本能,這些本能與生存有關,游戲為兒童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方法幫助他們?nèi)ゾ毩?,使本能更完善。這種游戲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高等動物的幼年期,它們迅速發(fā)育的機體又需要足夠的運動量,因此便表現(xiàn)為“無目的”的好奇好動。這種好奇好動隨年齡的增長,它對未來需要的有事先訓練的意義。
(五)工作說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陶行知在介紹和引進西方游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游戲就是幼兒的工作。該觀點認為,兒童之所以游戲,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方面,與兒童游戲的力量和能力的發(fā)展有關,另一方面與兒童好動的天性和游戲能夠給孩子以快感有關,游戲給孩子的快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交上的。
二、幼兒游戲的特點
游戲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和權利,是學前兒童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是學前兒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活動。幼兒游戲具有以下特點:
1.游戲是兒童自主自愿的活動。
2.游戲是兒童感到快樂的活動。
3.游戲是充滿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活動。
4.游戲是虛構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的活動。
5.游戲是具體的活動。
三、幼兒游戲的價值
(一)在身體發(fā)展中的作用
1.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fā)育
游戲既有全身的也有局部的運動,使兒童的各種生理器官和系統(tǒng)得到活動,促進骨骼肌肉的成熟,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利于內(nèi)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
2.發(fā)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技能
游戲鍛煉了兒童大、小肌肉的活動能力,能夠促進兒童對于肌肉運動的控制和協(xié)調。
3.增強兒童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在戶外進行的游戲可以使兒童接觸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等自然因素,促進了兒童的身體健康。
4.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游戲的內(nèi)容和形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引人入勝,能夠帶給兒童愉快和滿足,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二)在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
1.游戲擴展和加深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增長兒童的知識
游戲使兒童直接接觸周圍的各種事物,獲取物理知識、數(shù)理邏輯知識、社會性知識,并在外部動作操作和內(nèi)部理解、鞏固的心理活動中發(fā)展感知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小學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