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望小學前身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為解決南開大學教職工子女讀書,于1924年左右所辦的附屬小學。校名為南開八里臺小學。1931年該校頒發(fā)的學生畢業(yè)文憑校長署名為南開大學教務長黃鈺生。1933年更名為天津市第四十小學;1945年改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保小學;1949年天津解放后改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街小學,同年暑假又改為天津市第六區(qū)第十一小學,1956年更名天津市河西區(qū)佟樓小學。1989年學校開始進行以校長責任制為中心的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了工作崗位責任制、教職工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等一系列改革。 1992年下半年,在學習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原佟樓小學領導班子學習研究了李鐵映在山東全國教育會議上的一段講話:"加快發(fā)展;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fā)展"。結合當時改革形勢,王家祥校長在親自走訪了區(qū)工商聯、個體勞協等單位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創(chuàng)辦寄宿班的提議,得到了當時河西區(qū)副區(qū)長薛世才的支持,當年11月全校教師利用了一個周二政治學習的時間走向社會各大商場散發(fā) 招生廣告,立即得到了社會的強烈反映,天津日報等新聞單位發(fā)了引人注目的報道。 1993年3月佟樓小學一年級和學前班兩個寄宿班正式開課,一年級請實驗小學特級教師孫彤芬擔任語文課,河西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霍力申校長擔任數學教師。名師效應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到1995年形成了佟樓小學寄宿部,1997年正式命名公辦民助性質的同望小學。1998年1月由公辦民助改制為民辦公助,國家不再向同望小學撥經費,同望小學每年還要向佟樓小學撥款30萬元,以補充佟樓小學教育經費之不足,2001年1月1日起又進一步改制為"國有民辦",實行河西教委委托校長辦學,包括45歲以下職工退休在內的一切勞保福利均由學校自籌,負責80名已退休教師日常管理及福利,國家不再負責任何經費。至此已形成了全市體制改革最徹底的"四獨立"學校。 2001年1月12日經河西區(qū)教育委員會批準,將辦學性質轉為民辦學校至今。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