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7-12 15:5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易錯考點51】樂府
樂府創(chuàng)建于秦,興盛于漢,是以采集改編民間音樂為主的音樂機構(gòu)。樂府中最重要的音樂家是李延年。他擅長歌唱和作曲,創(chuàng)作了《新聲二十八解》。
易錯指數(shù):★★★★
【試題過關(guān)·單選】
1.漢代漢族各種民間歌舞的總稱是( )。
A.相和歌 B.鼓吹樂
C.橫吹曲 D.清商樂
【答案】A。相和歌是兩漢及魏晉時期對民間歌曲做藝術(shù)加工形成的歌、舞等音樂的總稱。B項為秦漢時期傳入中原,與漢樂以及其他民族音樂相結(jié)合,漸漸用于朝廷宴樂、宗廟祭祀等場合,即所謂的“鼓吹樂”;C項為鼓吹樂中的一種,軍中馬上所奏之樂。代表作品有《關(guān)山月》;D項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在音樂文化上進行融合,漢時的相和歌與江南“吳歌”“荊楚西聲”交流融合,演變成“清商樂”。故本題選A。
2.我國古代樂府及其官職最早出現(xiàn)在( )。
A.西漢 B.秦朝
C.東漢 D.南北朝
【答案】B。樂府創(chuàng)建于秦、興盛于漢,是以采集改編民間音樂為主的音樂機構(gòu)。故本題選B。
【易錯考點52】相和歌
相和歌是兩漢及魏晉時期對民間歌曲作藝術(shù)加工形成的歌、舞等音樂的總稱。
相和歌的發(fā)展:
易錯指數(shù):★★★
【試題過關(guān)·單選】相和歌中,一人唱,三人和的演唱形式為( )。
A.徒歌 B.但歌
C.大曲 D.相和曲
【答案】B。相和歌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沒有伴奏的歌謠,即“徒歌”;后來逐步發(fā)展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樂器伴奏,即成為“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的“相和歌”。故本題選B。
【易錯考點53】鼓吹樂
漢朝的鼓吹樂可分為四類:黃門鼓吹、橫吹、騎吹、短簫鐃歌。
黃門鼓吹:漢代天子宴樂群臣時所用的音樂。
橫吹:軍中馬上所奏之樂。
騎吹:車駕從行馬上所奏音樂。
短簫鐃歌:廟堂、戰(zhàn)爭凱旋時所用的音樂。
易錯指數(shù):★★★
【試題過關(guān)·單選】漢魏時期,鼓吹樂被分為黃門鼓吹、騎吹、短簫饒歌、橫吹四類,其中用于祭祀,狩獵的是( )。
A.黃門鼓吹 B.騎吹
C.短簫饒歌 D.橫吹
【答案】C。漢朝的鼓吹樂可分為四類:黃門鼓吹、橫吹、騎吹、短簫鐃歌。A項黃門鼓吹:漢代天子宴樂群臣時所用的音樂。B項騎吹:車駕從行馬上所奏音樂。C項短簫鐃歌:廟堂、戰(zhàn)爭凱旋時所用的音樂。D項橫吹:軍中馬上所奏之樂。故本題選C。
【易錯考點54】清商樂
漢時的相和歌與江南“吳歌”“荊楚西聲”交流融合,演變成“清商樂”。其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間音樂,如吳歌、西曲。
易錯指數(shù):★★★★
【試題過關(guān)·單選】吳歌最初的演唱形式是( )。
A.徒歌 B.一人唱三人和
C.有伴奏 D.無伴奏
【答案】A。吳歌是文學史上對吳地漢族民歌民謠的總稱,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吳語方言地區(qū)廣大漢族勞動人民的口頭文字創(chuàng)作,發(fā)源于太湖流域,江南太湖流域一帶是吳歌發(fā)生發(fā)展的中心地區(qū)。吳歌口口相傳,代代相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以表現(xiàn)男女愛情為主。民間歌曲包括歌和謠兩部分,歌一般說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類,謠就是通常說的順口溜。最初的表現(xiàn)形式為徒歌,即無伴奏的歌曲。故本題選A。
【易錯考點55】漢百戲
“百戲”一詞首見于漢代。它上承周代散樂,是角觝、雜技、魔術(shù)、歌舞等多種民間藝術(shù)的總稱。南北朝后,百戲又稱為“散樂”。
易錯指數(shù):★★★★
【試題過關(guān)·單選】我國最早的表演藝術(shù)是( )。
A.曲藝 B.歌舞
C.戲劇 D.雜技
【答案】D。雜技藝術(shù)在中國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萌芽。雜技在漢代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后為了區(qū)別于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故本題選D。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