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18 10:4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教學目標
1.以氯化鈉晶體的形成為例,認識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建立“離子鍵”的概念,并且能夠用電子式對離子鍵進行表征。
2.通過小組討論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認識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建立“離子鍵”的理論模型,并且能夠用該模型解釋和預測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及變化。
3.通過構建化學鍵、離子鍵的化學概念,感受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探究過程中提升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離子鍵、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概念;電子式的書寫。
【難點】電子式的書寫。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從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目前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元素有一百多種。然而,由這一百多種元素的原子構成的物質(zhì)已經(jīng)超過一億種。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間通過什么作用形成如此豐富的物質(zhì)呢?
導入新課。
(二)新知探究
1.建構“化學鍵”的概念
引導:NaCl固體不導電,加熱至熔融后導電。
提問:
①NaCl在不同情況下的導電性差異的事實說明什么?(從微觀視角回答、思考)
②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的氯化鈉在熔融態(tài)時能電離出離子,為什么在固態(tài)的時候不能電離出離子呢?(從微粒間的相互作用思考氯化鈉在不同條件下導電的差異性。)
引導:常溫下HCl氣體不導電,溶于水后導電,降溫后轉化為液態(tài)HCl不導電。
提問:HCl在不同情況下的導電性差異說明了什么?
教師總結:上述事實說明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會作用。我們把相鄰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2.離子鍵的形成
展示:氯氣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記錄實驗現(xiàn)象,寫出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①氯化鈉中的微粒是什么?從微粒組合的角度看,上述反應的過程和結果如何?②畫出鈉原子、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它們是否穩(wěn)定。如果不穩(wěn)定,它們們怎樣才能形成穩(wěn)定結構?③用示意圖的方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④思考氯化鈉中Na+、Cl-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教師總結:帶相反電荷原子之間離子的相互作用叫離子鍵。
教師講授:闡述電子式的涵義,展示用電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過程的化學用語。給出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面試高中化學《元素周期律》教案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